静物素描是以静物为对象的素描绘画。多以物品为主。用单色或简单的颜色的工具描绘对象的轮廓、体积、结构、空间、光线、质感等基本造型。在素描练习中是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素描是单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绘画。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也是最古老的艺术语言。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发现了其独特的表现魅力。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画家马萨丘、达·芬奇等人发明并运用了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原理,为素描表现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逐步完善了素描。从此,素描便作为一种近乎完美的绘画形式在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
在素描静物的绘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幅优秀的素描静物作品要具备结构完整形体准确、空间感强,明度关系合理透视、技法、工具运用熟练画面整体深入而完整。
一、构图
二、透视
三、形体结构
形体本身包含两种含义,“形”是客观对象的形象特征,“体”是对象的体积。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性特征,要求所描绘的物体不仅要有横向和属相的长度,而且要有纵深方向的长度。要有点、线、面构成物体的立体感。“三面成体”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俗语,即亮、灰、暗三块面组成体积,它和体积的饱满度和透视形的准确性等对塑造形体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组素描作品中,结构决定着画面的形式与绘画本身物体的形式并与其相一致的内部核心。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为主要表达手段。少画明暗,强调突出物体的结构特征,是结构素描练习的主要目的。
四、明暗
任何物体在光照的情况下都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关系。光源的强弱、距离的远近、照射方向的不同都会影响物体的明暗层次。而这种明暗层次被概括为:三大面、五大调、九大色阶。而我们所说的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射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
三大面:亮、灰、暗
五大调子:高光、中间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调子和描绘外形是一样的观察方式,比如对比形体之间的宽度,高度,转化到调子上就是对比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明暗调子的关键在于固有色调。我们先画这些固有色调,固有色调暗面就暗下去,亮面就灰下去,然后光源照射的地方就在固有色调上顺光面提亮,背光面加深,并记得合理的画出背光面中的反光面。
五、画面的塑造
物体的塑造时画面的关键,如何让整张画在众多画里面跳出来,除了整体关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物体的塑造,体现基本功扎不扎实就是在这一点上。物体塑造也包含了画面中的“虚实”、“主次”、“物体的质感”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六、画面虚实和整体关系
画面的虚实整体指的就是以画面的重心为主,四周过度的调子虚化。重心位置着重刻画(主体),其周围的物体以及环境依次过度的虚化。(不一定近处物体画实,远处物体就必须虚化,虚实是以画面的重心为主,向周围过度虚化的过程)。
而在整体关系的处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先大后小。这里的大与小,是指物体的基本形和局部形的大小关系。
(2)先草后精。在物体形没有确定之前,不能单独将某一部分过分细致地刻画。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碎”和整体失衡的结果。
(3)先直后曲。直线比弧线简单,方形比圆形简单,平面比球面简单,所以,应“先直后曲”,以便于把握形的准确性。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比例不准”的结果。
(4)先暗后明。每一次、每一遍、每一个阶段,每个体、每个面、每个局部的开始,都要从最暗处画起,再画次暗、灰部,最后是亮部。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明暗失调”的结果。
(5)先实后虚。先画感觉的强点,后画感觉的弱点。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平,无空间感”的结果。
(6)先近后远。先画前面物体,再以后面物体相衬托,使主要物体突出、明显。
(雷同属巧)